三大条件 助我国经济转型 | |
编辑:南通市温州商会 来源:人民政协报 日期:2015/11/29 | |
从最新统计数据看,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,“底在何方”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。笔者认为,成功触底并进入稳定持续中高速或中速增长轨道将取决于三个条件:高投资触底;严重过剩产能退出取得实质性进展;新动力形成并部分有效对冲原有动力的下降。这是一个由以往10%左右高速增长平衡向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平衡转换的过程,因此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。 第一个条件是,高投资触底并稳定在一个适当高的水平上。 我国以往的高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,高投资85%左右由基础设施、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构成,而制造业投资较大程度上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、房地产和出口。通俗地说,高投资触底,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、房地产、出口三只“靴子”落地。目前基础设施、出口已经大体触底,房地产正在触底过程之中,并成为近期增长回落的主要变量。 尽管投资增速下降明显,但对维持一个中高速或中速增长来说,投资依然起关键作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转换投资机制至为重要。需要由对风险更为敏感,更为负责任、专业化、精致化的投资主体和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。一方面,要探索和完善政策性金融工具。PPP方式有一定潜力,但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前一段时间的实施情况看,作用不宜高估。主要问题是预期难以稳定,交易成本过高。另一方面,也是应当作为主攻方向的,是在以往限制进入和交易、效率低下的领域,下决心放开准入、鼓励竞争。潜力较大的有两个领域。 一是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,包括石油天然气、电力、电信、铁路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,新增投资和改进投资效率的空间都很大。 二是城乡之间土地、资金、人员等要素的双向流动、优化配置。这方面的主要顾虑是农民利益受损。 第二个条件是,严重过剩产能退出取得实质性进展。 市场经济中适当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常态。这里我们定义的“严重”产能过剩,是指过剩超过正常水平,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盈利的可持续性。近年来我国增长速度回落,主要是与高投资对应的重化工业增速回落。尽管对过剩问题早有警觉,但幅度之大仍然超出预期。一个重要原因,是对重化工业内部的加速原理缺少理解。在这些行业的上升时期,由于“需要更多的钢就要新建钢厂,而建钢厂本身就要耗费钢”,这种“自我循环”带动了重化工业异乎寻常的快速增长。而到回落时期,“加速原理”在相反方向也起作用,使回落幅度超出预期。这正是近年来钢铁、煤炭等产品需求和价格一跌再跌的原因所在。 供给回落慢于需求回落,于是出现了PPI迄今40多个月的负增长,幅度超过5%,相应地是工业企业利润一年多来的下降。9月份数据显示,下降幅度还在加大。而走出这种困局的出路,是在相关行业进行实质性减产能,幅度应在30%左右。产能下来了,供求趋于平衡,PPI才能恢复正增长,企业才能恢复盈利和再生产能力。 然而,相对于扩需求,减产能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,更缺少有效办法。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环境下,仅靠市场力量优胜劣汰难以奏效。必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,拿出符合实际、管用可行的解决办法。在调研的基础上,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定配额、可交易、增社保、减债务的严重过剩产能退出配套方案。 第三个条件是,新动力形成并部分有效对冲原有动力的下降。 新动力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:一是新成长产业,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、与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相关的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新技术产业;二是产业转型升级;三是创新而产生的新增长点。以上分类是相对的,往往相互交叉、相互融合。 而在体制和政策上,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,主要是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特别是中高级要素市场的开放和发展,如调动科学家、工程师的积极性,发展股权投资、风险投资,有效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;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、集聚和优化配置,在全国形成若干个类似深圳这样的创新中心;更多地依靠更具前瞻性、进取心和侵略性的前沿创新型企业家而非眼光有限的套利型企业家;更多地依靠具有长期稳定预期、专业化、精致化、耐心与韧劲突出的企业体制和企业文化;减少泡沫和其他非生产性套利的诱惑、干扰;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等,当然,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必须有实质性转变。 从目前情况看,这一轮经济增速回落的底部有可能出现在2016年的年中左右。如果投资增速趋于稳定,企业利润稳定或有所回升,PPI由降转升,可以大体判断增长底部开始出现。初步测算,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,今后几年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.5%左右。 (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) |
|
返回>> | |